曹娥碑典故
曹娥碑是中国东汉年间为颂扬孝女曹娥的美德和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以下是关于曹娥碑的典故:
1. 曹娥的孝行 :曹娥是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一个14岁少女,她的父亲在江中淹死后,曹娥投江寻找父亲的尸体,最后也淹死了。她的孝行被后人传颂,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
2. 立碑纪念 :上虞县令度尚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行,命邯郸淳撰写诔文并立碑。邯郸淳年仅13岁,他略加思索,便完成了碑文,其文笔生动流畅,备受赞誉。
3. 蔡邕的题字 :文学家蔡邕闻讯前来观赏,在碑阴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这八个字后来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字谜。
4. 字谜解析 :三国时期,曹操和杨修一同前往曹娥庙祭拜,对碑阴的字谜感到困惑,最终由杨修破译,谜底为“绝妙好辞”。
5. 石碑的传承 :原碑在北宋元祐年间失落,现存的是宋代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书的石碑。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价值的文物。
6. 文化影响 :曹娥碑的故事和字谜被历代文人墨客传颂,罗贯中、曹雪芹等文学家还将相关故事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曹娥碑因此成为中国文字隐语的鼻祖,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曹娥碑的主要典故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曹娥碑的详细文字内容是什么?
曹娥碑的字谜是如何产生的?
蔡邕为何要为曹娥碑题字?